《燕歌行》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原文共有28句,根据杰作网显示,这首诗的总字数为196字。
相关问答FAQs:
《燕歌行》中有哪些著名的诗句?
《燕歌行》中的著名诗句
《燕歌行》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代表作之一,诗中通过描绘边塞战争的艰苦和战士的英勇,表达了作者对国家边疆安全的关切以及对战士牺牲精神的赞美。以下是诗中一些著名的诗句:
-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这句话描绘了战争的背景,强调了边防的重要性和将军们的英勇出征。
-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这里表达了战士们的豪情壮志和朝廷对他们功绩的认可。
-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通过对比战士在前线的生死搏斗与后方的歌舞升平,揭示了战争中的矛盾和对将领们的批评。
-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描述了边塞荒凉的景象和战斗的激烈程度。
-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指出了将领们因过于自信而轻视敌人,导致战局不利。
-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表达了战士们长期戍边的艰辛和家中亲人的思念。
-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生动地描绘了战场上紧张恐怖的气氛。
-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歌颂了战士们忠诚赴死的英雄气概,不计个人得失。
-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以历史上的名将李广为例,表达了对英勇善战、深受士兵爱戴的将领的怀念。
这些诗句不仅展现了唐代边塞诗的宏伟气势,也深刻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对和平的渴望。
高适在《燕歌行》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和主题?
情感表达
高适在《燕歌行》中通过对边塞战争的描述,表达了对战争残酷和对士兵苦难的深切同情。诗中通过对比将军的骄傲与士兵的生死,以及美人帐下的歌舞与前线的战斗,展现了战场上的不公和士兵们的英勇牺牲。高适对那些不顾士兵死活、只顾自己享乐的将领表示了强烈的愤慨和谴责。
主题思想
《燕歌行》的主题集中在对边塞战争的深刻反思上。高适不仅仅关注战争的胜负,更重视战争给士兵和平民带来的巨大痛苦。诗中体现了作者对国家安全的忧虑,以及对和平的渴望。通过对战争场景的生动描绘,高适传达了一种壮志未酬、英雄末路的悲壮情怀,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时代的批判和对未来的期望。整首诗充满了慷慨悲壮的情感,是唐代边塞诗中的杰作.
《燕歌行》与其他边塞诗歌相比有何独特之处?
《燕歌行》的独特之处
《燕歌行》是唐代著名诗人高适的代表作之一,它在众多边塞诗歌中展现出独特的艺术成就和深刻的社会意义。与其他边塞诗歌相比,《燕歌行》的独特之处在于:
强烈的现实批判性:《燕歌行》不仅仅描绘了边疆的壮丽风光和战士的英勇事迹,更深入地揭示了战争背后的社会矛盾和将领的失职。诗中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战士在前线浴血奋战与将领在后方享乐的鲜明反差,直接批评了那些骄傲轻敌、不顾士卒死活的将领。
深刻的人文关怀:高适在诗中表达了对普通士兵及其家庭的深切同情,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如“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传达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和对和平的渴望。
宏大的叙事结构:《燕歌行》以紧凑的节奏和清晰的脉络叙述了一次战役的全过程,从出征、战败到被围,直至最后的死斗,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框架,使得诗歌在内容上具有很强的连贯性和戏剧张力。
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高适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景象和战场细节,如“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以及“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这些生动的意象增强了诗歌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表达力。
《燕歌行》之所以在边塞诗歌中独树一帜,是因为它结合了深刻的社会批判、人文主义情怀、宏大的叙事技巧以及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现了唐代诗人对时代的敏锐观察和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