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译文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创作的一篇著名散文,通过描绘岳阳楼及其周围的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以及一种超脱个人得失、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
译文如下:
我观察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湖中。它连接着远方的山峰,吞纳着长江的水流,水面宽广无边,一天之内阴晴变换,气象万千。这就是岳阳楼的宏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非常详细了。从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至潇水和湘水,被贬的官员和诗人们经常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景物时的情感是否会有所不同呢?
当阴雨连绵,连续几个月不放晴,狂风怒号,浊浪拍空;太阳和星星的光芒被遮蔽,山峦隐没在云层之中;商人和旅客无法前行,船桅倒塌,船桨断裂;傍晚时分,雾霭沉沉,只有虎啸猿啼之声回荡。在这样的时刻登上岳阳楼,会让人感到远离国都,思念故乡,担心遭受诽谤和指责,满眼凄凉,感慨万千,不禁悲从中来。
而当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湖面平静,天光水色交融成一片碧绿,广阔无垠;沙洲上的海鸥自由翱翔,五彩斑斓的鱼儿在水中嬉戏;岸边的芷草和小洲上的兰花郁郁葱葱。有时天空一片清澈,皎洁的月光洒满千里,湖面上金光闪闪,月亮的倒影仿佛沉入水底的美玉,渔夫们相互应答的歌声此起彼伏,这样的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在这样的时刻登上岳阳楼,会让人心胸开阔,精神愉悦,忘却荣辱,手持酒杯,迎着风,心中充满了喜悦。
唉!我曾试图探寻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内心世界,他们或许与上述两种情感有所不同。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不会因外界的物质享受而欣喜,也不会因个人的不幸而悲伤;身处高位时,他们为百姓忧虑;退居江湖时,他们为君主担忧。无论是在朝廷中还是在民间,他们总是心怀忧虑。他们何时才能真正快乐呢?他们必定会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唉!没有这样的人,我又能与谁同行呢?这篇文章是在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写成的。
相关问答FAQs:
《岳阳楼记》中提到的’岳阳楼’具体指的是哪个地方?
《岳阳楼记》中提到的”岳阳楼”位于今天的湖南省岳阳市,坐落在岳阳古城的西门之上,临洞庭湖而建。岳阳楼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成为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景观之一。
《岳阳楼记》中描述的自然景色有哪些特点?
《岳阳楼记》中的自然景色特点
《岳阳楼记》中描绘的自然景色具有以下特点:
壮阔与辽阔:文章开篇即提到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展现了湖面的宽广和水势的浩渺。
光影变化:描述了“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的景象,表明岳阳楼所见景色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光影效果。
生机勃勃:在晴朗的春日,“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生动地表达了自然界的活力和生机。
宁静致远:夜晚或雾天时,“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营造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反映了自然景色的深邃和宁静。
动态与静态结合:既有“波光潋滟”的动态美,也有“月涌大江流”的静态之美,动静相生,相互映衬。
这些特点不仅展示了岳阳楼及其周边自然环境的壮丽,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深刻的感悟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范仲淹传达了超越时空的哲理思考和人文情怀。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达了深沉的爱国情怀和高尚的政治抱负。文章通过对岳阳楼及其周围景色的描写,展现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襟,即使面对个人的不幸和困境,也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坚定。范仲淹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念,表达了他愿意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牺牲个人幸福,关心民生疾苦,积极参与国家大事的决心。这种忧国忧民的精神体现了儒家士大夫的责任担当,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