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创作《北征》时的年龄是46岁。这首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
相关问答FAQs:
《北征》一诗中提到了哪些历史事件?
《北征》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其中提到了多个重要的历史事件,主要围绕安史之乱及其影响展开。
安史之乱:诗中详细描述了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包括战乱导致的家园破坏、人民流离失所、士兵和平民的伤亡等。
马嵬事变:虽然诗中没有直接提及“马嵬事变”,但杜甫在其他作品中对这一事件有所涉及,显示了唐朝内部权力斗争和宫廷政变的严重性。
唐肃宗借兵回纥:诗中提到了唐肃宗为了平叛向北方少数民族回纥借兵的决定,这一行动虽然短期内帮助唐军收复失地,但也埋下了长期的隐患。
朝廷的动荡:诗中反映了朝廷内部的不稳定,包括官员的任免、皇帝的信任危机以及政治决策的失误等。
杜甫个人遭遇:诗还记录了杜甫本人在安史之乱期间的个人遭遇,包括他被叛军俘虏、逃离长安、担任官职以及最终被贬回乡的过程。
通过这些历史事件的描写,杜甫的《北征》不仅展现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大事紧密相连,也深刻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苦难。
《北征》反映出当时社会状况有哪些特点?
《北征》反映的社会状况特点
杜甫的《北征》通过其深刻的情感和细腻的观察,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后期的社会状况,展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社会动荡与人民苦难:诗中描述了战争带来的破坏和人民的流离失所,反映了社会秩序的崩溃和民众生活的艰辛。
政治腐败与忠良受难:杜甫在诗中表达了对奸臣当道、忠良受害的愤慨,揭示了当时政治环境的黑暗和不公。
民族矛盾与边疆安全:诗中提到了外族势力的侵扰,反映了唐朝边疆的不稳定和民族关系的紧张。
人民对和平的渴望:杜甫通过对家庭团聚的描写,传达了人民对于和平生活的深切向往和对国家未来的期待。
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作为一位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诗人,杜甫在《北征》中不仅记录了时代的苦难,也提出了自己对国家大事的见解和建议,展现了他深切的爱国情怀和关怀民生的人文精神。
通过《北征》,杜甫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唐代中期社会状况的窗口,也表达了他个人对于国家命运和人民福祉的深切关注。
杜甫在《北征》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思想?
杜甫的《北征》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表达了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和深切的民生关怀。在诗中,杜甫描述了自己奉诏北征的经历,以及沿途所见战争带来的苦难和人民的悲惨生活。他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百姓疾苦的同情。杜甫也流露出自己年老体衰、家庭困顿的个人境遇,以及对家人的思念之情。整首诗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感,体现了杜甫作为“诗史”的深刻社会责任感和人道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