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年(散文·随笔)

品年(散文·随笔)

  又是一年的轮回复始,新春如约而至。因为疫情的原因让大家放缓了归家的脚步,虽然期盼着团圆的一刻但更希望家人平安健康,为此有人可能会选择这个春节原地过年,也有人选择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守望春节的,我想更多是家里的老人和孩子,老人盼着一家人在一起欢聚团圆,而孩子则期待着长辈们给的压岁钱和难得的轻松假期。作为上有老、下有小的我对过年可是没有太多的期待,储备过年的各种食品、为亲朋好友购置新年礼物、年前再来场大扫除,每一项都够我忙乎一阵儿。

  东北人过年家里招待客人少不了的一定是瓜子,还得是自己家种的并且亲手炒出来的磕着那才叫香。想知道一个人喜不喜欢吃瓜子,看一眼他的门牙就能知道答案,因为瓜子嗑多了会在牙齿上留下个儿专属的缺口。也许有人会说用后槽牙嗑瓜子就行了,但我只想感叹一句你这嗑瓜子的“工具”不够专业,速度只定是要落后了。记得小时候每到年前母亲都会用家里的大耳锅炒出四五锅来,凉透后再用塑料袋分装好储存在屋外的大缸里。那时供电还不稳定,有时晚上正炒着瓜子就停电了,母亲就会让我举着蜡烛在旁边照亮,自己熟练的边炒边尝着锅里的瓜子,生怕火候掌握不好影响了瓜子的味道。瓜子不能炒的太熟,要用出锅后的余温让它最后达到完美口感,这一切全凭母亲多年的经验,如今上了楼没了炉火和那口大耳锅,再也没吃过像从前那般脆香的瓜子了。

  不知道大家发现了没有,近几年东北的年夜饭也悄然变了花样。在“朋友圈”晒的年夜饭里,鸡、鸭、鱼不再是主角,“漂洋过海”而来的海鲜成功上位,人工养殖的河蟹、鲜虾、海参等自不必说,天然深海里的大龙虾、帝王蟹更是受到大家的追捧。儿时物资匮乏,加上运输不便,年夜饭中最爱吃的青菜蒜薹、冬日里的稀罕货黄瓜如今早已成了日常的时蔬,就连过年才舍得制作的油炸丸子、春卷、虾片等美食也因热量过高,被注重“养生”偏爱“减肥”的现代人所嫌弃。大家嘴里念叨的年味儿淡了,在我看来恰是生活越来越好的另一种体现。

  新衣新鞋不再只等年节才能穿上,美味的饺子不再只能“三十”才够敞开了吃,大型的晚会直播不再只有央视春晚一台独秀,走亲访友的拜年传统不再只通过见面传达。一个远方的包裹送来你对家乡的思念,一通视频电话一解有情人的相思之苦,一个拼手气的红包掀起了家族群里的热闹气氛,一张全家福的合影留下了当下每个人的幸福表情。

  人成长了就总是爱回忆过去,不是因为回忆的美好而是感慨再难重温的“过去”。过去的年味儿已经找不回来了,它专属于那个时代、生活在那个时代里的人们,但现在的年味儿仍值得我们品味和珍惜,它也将变为我们记忆里新的一部分,成为未来我们所怀念的那份“年味”。

  2021我记住你,2022我欢迎你!

作者简介:

于清萍,现供职于塔河农商银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1178818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tmall.com/article/71289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