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中一纪”中的”一纪”指的是十二年。在中国古代,人们常用“纪”作为时间单位,一纪等于十二年。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马嵬》,其中“四纪”意味着四十八年,用来形容唐玄宗在位的时间长度.
相关问答FAQs:
唐朝时期使用’纪’作为时间单位有哪些其他例子?
唐朝时期使用’纪’作为时间单位的例子
在唐朝,”纪”作为时间单位的使用不仅限于文学作品中的比喻,还体现在官方史书的记载中。例如,《资治通鉴》这部编年体通史,在记录唐朝历史时,会使用“纪”作为划分历史时期的单位。在《资治通鉴》的唐纪部分,可以看到诸如“起玄黓困敦,尽阏逢摄提格,凡三年”这样的表述,这里的“纪”指的是一个时间段,用于标示历史事件发生的大致年份范围。
”纪”作为时间单位的概念,源自古代中国的历法系统。在东汉的《四分历》中,”纪”被定义为20个“蔀”的时间长度,相当于1520年或555180日。这种计时方式与天文现象有关,因为在一个“纪”的时间跨度内,冬至和朔旦会重新在同一天的夜半相遇,且这一天的干支与历元所在日名相同。
唐朝时期使用”纪”作为时间单位的例子可见于官方史书的编纂以及历法的表述中,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和科学知识的特点。
除了’马嵬’之外,还有哪些诗歌提到了’纪’作为时间单位?
包含”纪”作为时间单位的诗歌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纪”作为时间单位通常指十二年。除了著名的《长恨歌》中的“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君王歌舞处”,还有其他几首诗歌也使用了”纪”来表示时间。以下是一些例子:
- 杜甫的《别房太尉墓》中有“纪德名标五,开宗誉自三”,这里的“纪”可能是指一段较长的时间,但并不特指十二年。
- 杜牧的《遣怀》中写到“纪述言革表,推详理乱经”,同样可能是泛指历史时期,而非确切的十二年单位。
- 范成大的《鹧鸪天·仗下仪容笔下文》中有“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这里的“纪”用来计量较长的时间跨度。
- 李白的《哭宣城善酿纪叟》中的“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使用“纪”来表达对故人的怀念,可能隐含了时间的流逝。
这些诗句中的”纪”虽然不一定严格按照十二年的时间单位来计算,但它们传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的感受和对历史事件的回忆。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纪”作为时间单位的使用较为灵活,有时更多地承载着诗意和象征意义。
现代汉语中是否还保留了’纪’作为时间单位的用法?
在现代汉语中,”纪”作为时间单位的用法已经不再常用。传统上,”纪”可以指代十二年的时间周期,也有用于表示更长的时间单位,如一千五百二十年为一纪。这些用法主要出现在古文或者专业的历史、地质学领域中。在日常现代汉语交流和书面语中,”纪”作为时间单位的用法已经较少见到,现代人更多地使用公历年、世纪等更为普遍的时间单位来表示和计算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