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生活中总能遇到这样一种人,他们无论在哪种环境中都能如鱼得水成为焦点。不禁让人好奇,他们是如何到能够适应所有的环境并从中脱颖而出的。其实只要做到以下几点,你也可以和他一样。
1、留意观察他人的优点,并真诚的赞扬学习他人的优点。
好话谁都爱听,但是并非谁都能说到对方心里让人感到舒服,我们要赞扬他人并非是要取悦他人,而是要肯定他人的优点。要知道肯定他人优点的同时,也是自己学习机会。我们并非十全十美,但我们可以通过学习他人的长处来完善我们自己,补齐我们的短板。
北宋文豪苏轼与金山寺主持佛印是至交好友,一次苏轼想要捉弄佛印,便问佛印:“在大师眼中,我是什么呢?”佛印说:“在贫僧眼中,施主是如来真身。”苏轼听了非常高兴,但他看了看佛印笑道:“但是在我的眼中,大师是牛屎一堆。”佛印听后只是笑笑,并未说话。
苏轼自以为占了便宜十分高兴,回来对自己的妹妹说这件事。苏轼的妹妹说道:“哥哥,其实这次是你吃了亏。心中有佛,自然见谁都是佛。而心中有牛屎,那见谁都是牛屎了。”苏轼听后才反应过来,向佛印认错并对其在佛法上的成就进行了真诚的称赞。
自此之后,苏轼向佛印潜心学习佛法之后又学习道学,所写文章也有了质的飞跃,成为一代文学大家。而他本人在佛学界也有非常高的威望。
我们敬爱的周总理15岁时在南开大学读书,当时击败日本浪人的韩慕侠名声大燥被校长张伯苓请来教学生武术。当时年仅15岁的周恩来每天去韩慕侠家中学习武术,除了练武之外周恩来常与韩慕侠谈论以武治国的道理和当时中国的时局。周恩来对韩慕侠的武艺和武德十分的佩服,而韩慕侠对周恩来的远见灼识和谈吐也十分的钦佩,二人成了忘年之交。
韩慕侠让周恩来给他的祖茔起个名字,周恩来得知韩慕侠曾拜了九位名师习武便起了“韩九师”这个名字。于是韩慕侠请来石匠刻了四块“韩九师堂”石碑埋在八里台西南大寺庄西南角茔地的东西南北四个角。自此武术界的人对当时非常年轻还没有威望的周恩来礼遇有佳。
从上边的两个例子可以看出,一个人要想在所有的环境中立足首先要肯定这个圈子里有代表性人物的长处并极积的虚心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融入其中。
2、不当众指责他人,有议建私下提。
人都是好面子的,当自己被当众指责时有的人会非常生气甚至恼羞成怒,而有的人虽然不说什么但心中已然开始记恨。当众指责他人,也许会一时痛快会有成就感,但是给我们带来的后果则是被人记恨甚至是被人暗算。所以,就算是对方真的错了,在批评时也要委婉一些,有意见不要当众说,要私下提。
唐太宗是一代明君,而他的皇后长孙氏也是一个贤内助。魏征是唐太宗时期有名的谏臣,唐太宗见到他都有些害怕。一天太宗得了一只名鸟,在花园玩赏。而魏征大老远就发现了,为了不使唐太宗沉于玩乐,魏征上前劝谏。唐太宗见魏征来了忙将鸟藏在了衣服里,魏征见了也不点破,一直劝唐太宗不要沉迷享乐要以国家为重。一直说了好久才离去,等魏征离开时唐太宗取出怀中的鸟,发现早已憋死了。气的唐太宗直跺脚,嚷着要杀魏征。在魏征走后,长孙皇后出现劝唐太宗说:“只有名君手下才有这样的臣子敢于这样劝谏,要是陛下杀了魏征只会成全他以死劝谏的忠臣之名,而陛下则会被上乱杀忠臣的恶名。”唐太宗听后这才打消了要杀魏征的念头。
还有一次,在朝堂上与唐太宗产生了不同意见,将唐太宗狠狠的批评了一通,让其颜面尽失。唐太宗回到后宫后又起了要杀魏征的念头,长孙皇后得知后独自穿着正式的衣服来给唐太宗道贺。唐太宗十分不解,问其原因,长孙皇后说:“只有圣名的君主才会容得下不同议建,容得下敢于直谏的臣子。我听说魏征在朝堂上直谏陛下,而陛下却没有下令杀他。这证明陛下是一代明君,臣妾高兴这才穿的正式一点来给陛下道贺。”唐太宗听后转怒为喜,从此再也没有对魏征起过杀心。
魏征的建议是正确的,但是如果长孙皇后像魏征一样直接劝谏只会使唐太宗愈加恼努。但是她却采取了迂回的方式,以夸唐太宗是个明君的方式让其接受了魏征建议。而长孙皇后也以一代贤后的形像永载史册。
所以说,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给足对方面子。那怕是要批评对方,也要先夸后批,这样你的意见才会被对方采纳。否则,说了等于没说甚至会起到反作用乃至危及到个人的安危。
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只有真心的称赞他人的长处虚心的向其中有代表性人学习我们才能融入相应的圈子。只有给足对方面子,私下里委婉的提出意见这样才能使他人接受我们。只要掌握了这两点,我们就能容入任何一个圈子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