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控流返校月总结第1篇
为进一步巩固我区中小学校“普九”成果,加大依法控制学生流失的宣传力度,切实控制学生流失,把我区学生流失率降到最低水平,根据上级部门的文件精神,结合我区的具体情况,在全区开展了“动员流失生返校月”活动,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1、坚持改革控流,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各校通过不同的课改模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营造文明健康的校园文化,增强学校对学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今年安置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小学564人,中学508人,安置率百分之百,解决了随迁子女入学难,易流失的问题;截止九月末,小学无一人流失,初中流失共30人,其中城市中学有7人,流失率为0.1%,农村中学有213人,流失率为1.4%,均远远低于国家要求的城市流失率不得超过1%,农村流失率不得超过3%的标准。在“动员流失生返校月”活动中,教育局及各校领导和教师分组深入村屯、社区走访,使78名濒于流失的学生返回校园,返校率达到79.1%,“控流”工作落到了实处。
2、丰富模式,培养人才。我区针对农村中学的发展方向、发展前景、办学模式等展开了研究与探索,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办好分流班,培养专业人才。十二中、叶赫中学和石岭中学充分调动学校的一切力量,挖掘社会潜力,帮助学生选择和联系适合他们发展的职业学校。
3、加强管理,奖惩结合。教育局加大对“控流”工作的检查指导。在学期初进行的教学常规管理检查中,派专人对控辍工作进行专项检查,同时,把“控流”工作纳入学校目标考核中,小学、初中学校的巩固率作为对各单位考核的重要内容,各学校也将学生的巩固率纳入教师班级量化考核,做到奖惩分明,出现因教师、学校行为导致学生辍学的,实行一票否决制。
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主、素质为本、全面提高”的办学宗旨,扎实开展教研教改活动,教育教学成绩稳步提高。总之,“控流”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它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密切配合,形成合力,齐抓共管,认真履行好各自的职责,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教育局控流返校月总结第2篇
为切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学校传染病防控和食品安全工作,学校始终把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严格按照开学工作中的“三案九制”规范监测上报、预警信息报告、病因追踪制度及病愈复学手续,坚持做好日报告、零报告工作,坚持做好晨午检、清洁消毒工作。对于校内发热的能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具体情况,并在有关部门指导下做好应急处置。现将开学以来的疫情防控工作情况进行回顾,整理如下:
一、保证安全进校
值班教师提前半小时到校,测温合格后,在校门口维持学生秩序。余下教师提前二十分钟到校,测体温合格后,进校做好迎接学生进校进班的准备。
所有学生持在家测温记录,有序经过校门口测温感应仪,无症状进班,由班主任进行晨午检(这一环节目前没有出现有症状情况)。在家测体温、进校测体温、进班测体温,三次测量基本上保证了师生的安全进校。
二、日报告、零报告有落实有记录
为了真实、及时掌握各班学生到校情况,学校准备了“学生出勤统计本”。值班人员会在第一节课下课前,将各班缺勤学生名单及缺勤原因进行汇总,并报告给学校疫情工作负责人,再由疫情工作负责人向上级部门报告,确保了日报告、零报告真实、及时。
三、消毒形成惯例
每天中午和下午学生放学后,都有十分钟的消毒时间。由于当初制定消毒制度时,每位教师都有消毒任务,所以各司其责,干起来也比较快。一个月下来,消毒已经形成惯例。
四、检查落实到位
每天工作时,值班领导会随时抓拍照片,好现象表扬,以促更好;
不良现象及时落实整改。同时,把一张防疫照片上传区教体局。每天下午放学,值班领导会检查各班级、办公室、功能室及环境区的卫生和晨午检记录、消毒记录的记录情况。检查将一天的工作真正落实到位。
五、严格执行请假和复课程序
学生和班主任请假,事假要有假条,并每日按时向班主任报告体温,班主任要在晨午检记录上注明。病假除每日按时向班主任报告体温,班主任要在晨午检记录上注明之外,到校复课要有医院检查的记录和相关报告。学校会为其备案,并开“复课通知”,经校疫情指导员签字后,可进班复课。
六、每天一记录,每周一会议
学校的《疫情工作台账》从1月23日开始记录,从未间断,每天的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都详细记录在案,为回顾工作、查找资料提供了方便。
每周教师例会,学校始终把疫情防控工作放在首位。会上,会把值班人员在值班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全体教师汇报,防微杜渐。
七、防疫资料及时归档
无论是开学前14天的师生体温、接触记录表,还是现在每周的《学生假日回家疫情防控管理表》,各班都标注清人数、缺的学生姓名及异常原因,并有班主任签名,统一收学校防控物质办公室归档。
我校师生不在校就餐,学校已经把学生饮用水安全放在首位。本学期查看饮水公司所有证照都齐全,且符合要求,师生可以放心饮用。
现在疫情防控工作已经常态化,但不能有丝毫松懈,一定要将此工作做得细致再细致,进一步完善新冠肺炎、流感等传染病和各类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预警机制,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反应及时,快速处置,将影响降到最小。
教育局控流返校月总结第3篇
控流稳生工作是私立学校的重要工作,也是“班主任”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因此,我深入分析学生流失原因,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做好该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果。现作如下汇报:
一、学生流失原因分析
经过深入调查,我认为私立学校学生流失的主要原因在学校、学生本人二方面,现将其原因概述如下:
1、学校方面:
(1)部分教师素质不高,教育方法不当,不能运用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管理学生,致使学生因为不能被理解而产生逆反心理,负气退学。
(2)由于考试的压力,部分教师过分偏爱优等生,歧视差生,致使差生心理不平衡,愤而退学。 (3)学校管理不当,个别教师理念落后,方法简单,只教书不育人,致使一些学生误入歧途,不得不退学。
2、学生方面:
(1)厌学。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各门功课毫无兴趣,不用心学习,成绩低劣。年级越高学习压力越重,厌学情绪越浓,退学率越高。这是学生退学的自身原因的主要方面之一。
(2)违纪违规,误入歧途,偷偷摸摸,打架斗殴,有的形成帮派团伙,不得不退学。
(3)过不惯学校的艰苦生活,承受不住过重的学业负担,觉得学校生活太苦,太累,中途退学。
(4)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受退学学生影响,看到别人退学在家自由悠闲,一不吃苦,二无人管,便也退学回家。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产生学生退学的自身因素的根源,学生的厌学情绪的滋长,怕吃苦思想的存在,违纪违规,犯罪行为的产生,都源于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种学生目光短浅,胸无大志,目无他人,得过且过,随意而为,最终只能是中途退学,难成“正果”。
综合上述二方面内在因素,我们不难看出学生缺乏正确的人生观,教师缺乏育人的美德,是导致学生退学的最根本的内在因素,这二种因素一旦集中于一个学生,这个学生就极有可能退学。
二、控流稳生工作措施
(一)、提高认识,思想到位。
我充分认识到了控流稳生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对控流稳生工作有了新的认识,这也成为我努力工作的思想基础。让控流稳生意识融入到日常工作中,使之成为处理一切问题的指导思想,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
(二)、关心后进生,照顾特困生。
只有思想基础是不够的,工作还需要方法和手段。多年来,为我班的控流稳生工作,采取了各种措施。
1、摸清后进生和特困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我接一个班后,就进行了摸底工作,从学生干部,以前教师,以及问卷调查中,了解我班的后进生和特困生情况。
2、获得学生家长联系电话,坚持经常与家长联系,一旦发现问题和家长及时沟通,避免了由于学生因厌学而退学的现象。
三、切实做好后进生的转变工作
(一)、挖掘“闪光点”,帮助后进生建立自信
后进生普遍存在自信心严重不足和自卑的心理状况,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是转化后进生至关重要的一步。教师只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表现出欣赏的态度,积极肯定的评价,能大大提高他们的自信,使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有能力的人,是一个“我能行”的人。从而增强了学习积极性,把精力集中在学习上。
(二)、因材施教,激发后进生的求知欲
对于后进生,不仅要倾注爱心,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而且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区别对待。首先,根据他们的实际调整要求,因材施教,坚持“低要求、勤要求、小步子、多活动、勤辅导、勤总结、快反馈”,使他们学起来容易,做起来简单,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还根据他们的特长、爱好、兴趣,建立学习小组,使其特长、爱好和兴趣,能得之发挥,从而掌握到有用的知识教育,诱发其学习知识的欲望,使他们由可学向愿学、乐学转化。
(三)、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作为教师,自身的工作乃至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成长甚至对学生的前途和命运产生影响。教师的每一个言行都可能对某一个学生永远留下痕迹。因此我特别注意在教学中以及对待学生中的一举一动,坚持把自己最阳光、最灿烂的一面反映给全体同学,尤其是“后进生”,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并没有因为成绩差而受到教师的冷漠、歧视,而让他们感觉到他时时受到教师的关注与关心。这样,就能慢慢地启发“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课后充分发挥“小教师”的作用,因人制宜,搞好帮教。
由于教师不可能每时每刻都和学生在一起。因此,在课后我充分发挥“小教师”的作用,因人制宜,对后进生实施“一帮一”的帮教活动,即找一个学习好的帮助学习差的。从作业到练习,遇到困难,随时都可以给予帮助。差生和这些“小教师”之间无隔阂,无拘无束,后进生乐于接受。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班的控流稳生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我的工作也得到了领导好评和学生家长的普遍赞誉。面对这些成绩,我确实感到由衷的欣慰和自豪。同时,也深深地体会到今后责任的重大。但我有决心,有信心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如既往,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大胆尝试,为做好控流稳生工作再努力!